看着这条贯穿村庄的水泥路,看着远处伫立的楼房,看着街道两旁整齐的虎皮墙,看着装修一新的幼儿园。这个曾经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在刘佩仿和乡亲们的苦心经营下,终于实现了从脏乱差到洁净美的华丽蜕变。这些年,她一步步兑现着当初对父老乡亲们许下的诺言。
2002年,刘佩仿嫁到城根营村,当时还没在村两委任职的时候,她就在村里率先搞起了规模种植,并到北京、张家口跑销路,产业做的风生水起,带动了村里50多人就业增收。
这件事在村里影响很大,都把她当成村里的“能人”。之后,刘佩仿又开设打印服务店,又承包土地种植萝卜,买翻斗车在外省跑运输,短短几年时间她就成为村里的“致富能手”。
2011年适逢村里换届选举,渴望能过上好日子的村民们隔三差五的就来到刘佩仿家说服她,推举她当村主任,希望她能领着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
一个穷村,900余人的生活自此因为一个人的出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几年来,城根营村在刘佩仿的带领下,各项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承德市优秀妇女之家”“五个好村级党组织”“脱贫攻坚优秀党组织”。城根营村得到了省市县领导的高度关注和肯定,她本人作为河北省第九届党代表也获得河北省五四青年奖章、承德市五四青年奖章,授予“脱贫攻坚市级优秀共产党员”、“感动承德十大新闻人物提名奖”、承德市劳动模范等荣誉。
“村庄面貌的改造,提升了村容村貌,也改变了百姓的生活方式,但最重要的是要想办法让城根营村走上一条群众富裕的道路。”刘佩仿不愿让乡亲艳羡邻村的好生活,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带领全村百姓共同致富。
上任伊始,她就研究政策,修坝、垫地、打井,启动万亩造林工程。又将公路两边平地流转,利用沿路经济,打造千亩蔬菜园,让村民收入倍增。
2014年,通过做村民工作将1200亩土地全部流转到村集体,由村集体统一调配使用、利用好县里的扶贫政策,刘佩仿和大家商议,各家出6万元建大棚。
村里的党员干部和有意愿的村民先建起第—批大棚,刘建春就是他们其中一员,大棚里累累的西红柿映红了他的笑脸。一年下来,靠着两个大棚,刘建春挣了4万多元。
看到了这么好的经济效益,其他的村民终于放下了包袱,城根营的蔬菜大棚从最初的20个扩建至51个,占地240多亩。吸引170户农户入股分红,还带动150人就业。2016年,刘佩仿又在种植合作社成立了党支部,6名党员分工明确,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管理链条。这一年,全村328户每户平均年增收9252元,贫困户增收9752元。
为了保证蔬菜产业健康发展,在刘佩仿的推动下,城根营村还成立了城美种植合作社,并引进北京诺亚、春播两家有机蔬菜种植公司,城根营村的有机蔬菜成功打入北京、上海等地高端市场。
到2018年,城根营有58000平米的冷棚50个,暖棚34个,除了蔬菜种植,还发展了观光采摘、新品种培育等项目,这些项目的建立,也将成为城根营村脱贫致富强有力的保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今的刘佩仿已成为脱贫攻坚的“领头羊”、奔小康的主心骨。
自承德市开展“脱贫攻坚党旗红” 活动以来,刘佩仿更加坚定了让全村百姓都过上好日子的信念,她迅速组织村党支部成员,仔细研究了市县的相关政策,制定了“一户带四户”的扶贫机制。
城根营村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12户,村两委通过诚美专业种植公司,种植西红柿套种豆角,大棚采取由一户两委班子成员或富裕户牵头承建, 4名贫困户入股分红的“一棚带4户”模式。其中有困难群众自发联合建棚20个、富裕群众自己建棚3个、党员带头建棚10个、村两委班子带头建棚18个多种组合模式。并成立了大棚管理、技术服务、市场营销“三支队伍”,采用政府+党支部+合作社+金融+贫困户+市场的“六位一体”模式和统一种子、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统一价格、分户经营的“四统一分”的管理,使全村328户村民得到“一地生四金”的效益,即:每年均可获得土地流转收入,即每亩700-800元的租金;170户农户可连续10年分得扶贫资金入股金每年10%的利润;村民就近在园区务工,薪金每天70元到100元,每人每年可获得5000元-2万元收入。农户和建档立卡户本人自建大棚的,每个大棚每年还有至少1.5万元的收益金。
城根营村虽然有了自己的产业发展模式,但刘佩仿深知,仅仅依靠大棚带动毕竟单一,她经过多方跑办,最终与北京一家林业苗木公司签订协议,建设林业苗木种植区。农户每年还可获得土地租金20多万元,农户们在种植区内劳务收入也能获得可观的收益。
不仅如此,刘佩仿还利用石趟沟自然村易地搬迁的时机,将该自然村300多亩耕地纳入老种子研发试验区,谷子、黑豆、黄豆、白玉米、糜子、黍子、红小豆、绿小豆等这些正在渐渐淡出人们餐桌甚至绝迹的传统农作物品种,如今在城根营村又重新焕发了生机。
利用国道 111 线贯穿全村的沿线经济,铁路客货站、煤炭储货场的交通优势,我们要建设新民居,打造物流园区,进行坡地改梯田,把城根营村建设为集农家旅游 + 农业产业一体化为一体的新农村。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变的是对家乡的情。我们读懂了柔弱身躯内蕴含的强大力量,透过她坚毅的眼神,我们体会到了她对这片“黄土地”的热爱。伴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嘹亮号角——希望,在平顶山脚下这片土地不断生长、蔓延。
发布者:承德网媒,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engdewangmei.com/2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