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武烈河”名字的由来:风光洗净当年月,避暑回銮事已残

承德“武烈河”名字的由来:风光洗净当年月,避暑回銮事已残

1.题目中的这两句诗,出自作家端木蕻良先生来承德时写的《热河杂咏》四首中的第三首:地气氤氲岁不寒,九秋三夏一般看。
风光洗净当年月,避暑回銮事已残。

端木蕻良先生在给这两句诗作注时说:康熙勘定山庄,颇具慧眼,其目光已烛及江南塞北,非徒为逸乐故也,迨至末叶,演出垂帘、回銮诸史剧,则不堪闻问也。

端木蕻良先生是辽宁昌图县人,1912年出生,1932年热河抗战时,参加义勇军,在热河和察哈尔打过鬼子,所以,他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再来热河时,对这里的山河草木感触更多。尤其是在这首《热河杂咏》的诗注里面,直接写到了康熙皇帝勘定山庄和慈禧回銮后垂帘听政,一个王朝由盛转衰的“当年岁月”,都已被这“热河”的风光”洗净”。

有好几个朋友都和我说,写写我们身边的武烈河的历史吧。

其实,端木蕻良先生所言的,康熙皇帝最早勘定山庄时看到的“热河”,就是现在的武烈河。

武烈河就是热河,热河就是武烈河。

2.

还没有避暑山庄的时候,武烈河水恣意汪洋地漫流在这条山谷之间,主河道经过现在的避暑山庄湖区、武烈路、新华路、南营子体育场、半壁山,再经热河下营,流入了滦河。

而现在我们看到的武烈河道中间,有的地方曾经是民居。1986年6月25日,喇嘛寺村民刘氏姐妹在武烈河心挖取沙石时,挖出了生活器皿,可以说明这里曾经是有人居住的房舍。

是康熙、乾隆两位皇帝为了修扩建避暑山庄,筑堤建坝,逼使河水东移,近百年的工程,才形成了现在样子。

关于这条河,备受康雍乾三位皇帝赏识的皇帝近臣张廷玉,在写《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恭跋》时,写到了康熙皇帝相中了热河这个地方的过程:

自京师东北行,群峰廻合,清流萦绕,至热河而形势融结,蔚然深秀… …皇上时巡过此,见而异之,念此地旧无人居,辟为离宫,无侵田庐之害,又至京师至近,奏章朝发夕至,综理万机,与宫中无异。

康熙皇帝写《避暑山庄记》时,也直接把这个地方叫做热河:

惟兹热河,道近神京,往还无过两日;地辟荒野,存心岂误万几。因而度高平远近之差,开自然峰岚之势。依松为斋,则窍崖润色;引水在亭,则榛烟出谷,皆非人力之所能。

康熙皇帝和张廷玉所说的”热河“,是从蒙语“哈伦郭勒”翻译过来的,早在明朝初年,明成祖朱棣下令,将居住在这里的汉人迁长城以南,于是,这里就成了蒙古人的牧场,“哈伦郭勒”应该是蒙古人放牧的时候形成的名字,而把它翻译成汉语“热河”一词,则是清朝初年。
2007年前后,承德文史专家安忠和先生在鸡冠山大灵峰禅寺遗址,发现了一块康熙三十三年(1694)重修禅寺的残碑,碑文上有“敕授皇庄热河营庙主朱万金… …”的字样。可见,当时这里有皇庄,有热河营庙,后来人们说的热河上营、热河下营都应该是以这个热河营为参照物的,这应该是顺治皇帝时多尔衮摄政时候的事情。关于热河就是“武列水”的说法,《清一统志》《热河府志》等都写得非常明确:“热河南流,折而东,至下营子入滦河,即古武列水”。《清一统志》最早是康熙皇帝下令编纂的,这里多了一个“古”字。“古武列河”到底有多古?乾隆皇帝对这件事也很上心,专门派人去寻找热河源头,回来后亲自撰写《热河考源》:热河,今称武列水,水源有三… …三源既汇,又西南流,沿山庄东北,历锤峰下,山庄之内亦有温泉流出汇之,于是始有热河之名。乾隆皇帝的一个“今”字,足以说明在乾隆时期,已经有很多人都在称这条河为“武列河”了,但康熙皇帝把避暑山庄命名为“热河行宫”,热河这两个字为当时的官方用语,自然就不会把“武列河”当成正式的通用语言。但热河就是武列水这件事是确定的,为此,乾隆皇帝还引用郦道元的《水经注》里的话为此做解释:

郦道元《水经注》云,濡水又东南流,武列水入焉。其水三川派合,西源曰西藏水,西南流,东藏水注之,东藏水出东溪,西南流,与中藏水合又南,右入西藏水,故目其川曰三藏川,又东南流经列溪,谓之武列水… …三藏水即今固都尔呼、茅沟、赛音郭勒三源,则热河之为武列水无疑,苐古今异称,今人但知热河,而不知武列耳。

所以,乾隆皇帝也说:现在呀,人们只知道有热河,而不知道这条河还叫武列水。

3.

其实,乾隆皇帝没有说到的是,武列水也不是这条河最早的名字。

最早的时候,这条河的名字叫三藏水。清初的顾祖禹在《读史方禹纪要》中说:“武列水亦曰三藏水,其水三川派合,其合处曰三藏口。晋咸康四年,慕容皝(念晃)伏兵于此,败赵将麻秋处也”。

慕容皝是现在的辽宁义县人,与我们现在的地方属于同一区域。

金庸先生的小说《天龙八部》里,有”南慕容北萧峰“,这个南慕容的慕容复,就是慕容皝的后代。慕容家族的“斗转星移“大法,可”以彼之道还彼之身”,使《天龙八部》疑窦丛生,惊动了所有的武林高手,令读者欲罢不能。历史上的慕容皝武艺高超、学识广博,打败强敌,在过去燕国统治的地方上建立了前燕政权(337年),自称燕王。

这也是慕容复连漂亮的表妹王语嫣都不要、念念不忘地恢复旧国的由来。这是爱江山不爱美人的典范,最后让段誉美色全收。

按照安忠和先生的说法,燕王慕容皝在三藏口大败赵将后,将三藏水的名字改为“武列水”,以此来纪念这场战役的胜利。

威武、壮烈的一条河,与一个起决定性的战役有关。如果非要给”武烈河“这三个字赋予一定的意义的话,也就这样了。

这是“武列水”这个名字最早的由来。三藏口在现在的隆化中关附近,武烈河从那里开始,到雹神庙汇入滦河,从 围场县蓝旗卡伦道致沟发源地茅沟河至此全长114公里。

4.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最混乱的时期,人人都想做皇帝,可很多皇帝都是篡权有术而治国无方,于是就互相看着不顺眼,打来打去,受罪的还都是老百姓。慕容皝建立的燕国也没经几晃,前秦灭了前燕,后秦并了前秦… …五胡十六国,乱乱糟糟,能搞清楚太难了。

几经折腾,很快就来到了郦道元生活的北魏时期。

频繁的战争唯一可以称道的附产品,是战争促进文化交流、科技进步。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人去研究原子弹。北魏时期,承德这个地域的文明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了,考古发现北魏时期的铜佛像和铁釜、双耳铁锅等,都能反映当时的文明程度。所以郦道元来此为《水经》作注,也是能做一番田野调查的。

现在的人都喜欢速读,几乎没有人喜欢这些之乎者也,一个字一个字的细扣,最后也就明白个大概。其实,读老羊铲史的文章,涉及引用古诗古文的,直接略过去也不伤文意,郦道元关于武列水的记载,知道个大概也就够了:濡水又东南流,武列水入焉。其水三川派合。西源右为溪水,亦曰西藏水,东南流出溪,与蟠泉水合。泉发州东十五里,东流九十里,东注西藏水。西藏水又西南流,东藏水注之。水出东溪,一曰东藏水,西南流出谷,与中藏水合。水导中溪,南流出谷,南注东藏水,故目其川曰三藏川,水曰三藏水。东藏水又南,右入西藏水,乱流左会龙泉水。水出东山下,渊深不测。其水西南流注于三藏水,三藏水又西南流,与龙刍水合,西出于龙刍之溪,东流入三藏水,又东南流,迳武列溪,谓之武列水。东南历石挺下,挺在层峦之上,孤石云举,临崖危峻,可高百馀仞。牧守所经,命选练之士,弯张弧矢,无能届其崇标者。其水东合流入濡。——郦道元《水经注》
郦道元是一个文字高手,在这段文字里,他除了写了“武列溪”外,还写到了“石挺”,硬撅撅地挺在那里。
一个“挺”字,就写出了它的精气神,比现在的“磬锤峰”“棒槌山”都要活灵活现的多。

5.

尽管乾隆皇帝搞明白了热河就是武列水,但在他的诗文几乎没有出现过这三个字,康雍乾时期一直都称之为“热河”。直到咸丰六年(1856年)七月十三日,热河都统英隆在奏章里说“山水自东北而来,势甚汹猛,挟沙带石拥入武列河……”,这是官方行文中第一次出现武列河三个字。

到民国4年(1915年),热河道尹公署在关于《建立苗圃产地调查与草图》中,“列”被改为了“烈”,一直沿用至今。

      武烈河的烈,其实也是暴烈的“烈”。武烈河两岸沟壑纵横,崇山峻岭,遇有暴雨,极易爆发洪水。守护避暑山庄的清坝和围墙,都不止一次被洪水冲开过。光绪九年(1883年)七月初四,热河都统恩福向朝廷上奏灾情:      热河地方,自本年入夏以来,颇行抗旱。五月二十九,六月初六,屡沛甘霖,足资浸润… …陡于六月二十五、六两日大雨倾盆,至二十七日子刻,山水暴注,汇归武列河,水势骤涨,以致河身渲泄不及,泛滥横流。(洪水)自二道河向西漫溢出槽,由狮子沟迤南冲决石坝,直趋宫墙,奔注于迎水坝,坝身撞陷。水势由沙堤一带放成大溜,汇集草市,致将附近民庐房舍及热河都统衙门并营房等处官廨,同时灌注。 电闪雷鸣之下, 洪水堂而皇之地冲开堤坝,登堂入室,还灌注进了都统衙门。人们在抗洪救灾的时候,更应该思考:

你现在走过的大街,是河水原有的故道。

6.
终于,热河省撤销了,“热河”这两个字也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以至于“热河”到底是哪条河,还经常起争执。关于武烈河的来历,就更少有人深究了。忽然有一年的有一天,有的人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日本人占领承德十三年,武烈河的“武烈”与日本人的“武运长久”有关,这是鬼子起的名字。这怎么可以呢,这不是汉奸行为吗?!
于是,这条河被改名为“解放河”,清坝上写有“武烈”的字也被砸坏。同一时期,避暑山庄被改为“人民公园”,丽正门前的下马碑被推倒砸断,还有人拿着尖镐要去刨普宁寺里的大佛,最后,保护大佛的人把电话打到了国务院周总理办公室,破坏行为才被制止… …武烈成了武斗,一时间乌烟瘴气。
老羊经常说,这个世界上,有的人是坏,有的人是蠢,有时候,蠢居高位,比坏给这个世界带来的危害还要大。
武烈河一直在流淌,历史也应该有传承,否则还会出笑话。这也是老羊铲史每天努力写这个文史公众号的原因,请关注:

承德“武烈河”名字的由来:风光洗净当年月,避暑回銮事已残

老羊铲史

承德历史文化的窗口,热河百姓生活的记忆。连续三届河北省自媒体百佳号获得者,承德市优秀自媒体,承德市优秀社会科学工作者,第十五届承德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十六届承德市社科优秀成果奖,已出版作品集《来的都是客》《铜壶煮三江》。

本文转载自老羊铲史,本文观点不代表承德网媒立场。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承德网媒的头像承德网媒
上一篇 2022年12月1日 下午10:19
下一篇 2022年12月1日 下午11:0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13903149785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40122885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承德网媒-好看-有趣-正能量-有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