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在六五环境日来临之际,燕山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揭牌暨燕山环境资源保护人民法庭授牌仪式在兴隆县举行。活动现场,承德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勇为燕山环境资源保护人民法庭授牌,承德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生态环境局以及兴隆县政府共同签署《燕山(承德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框架协议》。活动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承德市司法机关和行业主管单位,共同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司法实践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燕山山脉横跨京津冀北延,东西延长约420公里,南北最宽处200公里,是我国著名的山脉。燕山是京津冀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也是京津冀水源涵养地,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诸多功能。
燕山环境资源保护人民法庭设立在鹰手营子矿区人民法院,是2023年5月经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批复同意设立的专业化特色法庭,负责集中管辖承德燕山区域七县区的环境资源案件,是提升承德市环境资源审判专业化水平的有力抓手。燕山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位于兴隆国家地质公园,地处燕山腹地核心区域,目前建有14个生态修复点,主要用于非法采矿生态修复、补植复绿,是实现司法教育社会效益、修复环境生态效益和旅游发展经济效益的良好载体。
承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冯军会表示,成立燕山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和燕山环境资源保护人民法庭,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承德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以更高标准扛起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的行动之举,是各级各有关部门主动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的创新之举,是向全社会传递“环境有价、损害担责”生态环保理念的务实之举,也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更高水平法治承德的担当之举。
用司法手段改善环境、服务发展。近年来,承德市不断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机制,在省内探索开展“降碳产品价值实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建立“检察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衔接协作”机制,成功探索实践出补植复绿、增殖放流、认购碳汇、劳务代偿、替代修复等多元化责任承担模式,为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拓展了新路径和新方法。《燕山(承德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框架协议》的签订,将进一步深化法院、检察院、生态环境、兴隆县人民政府之间的合作。各签约方将在构建协调联动长效机制上同向前行,在打造协作案例上同心协力,在服务发展大局上同频共振,以司法执法合力筑牢生态环境防护墙,以联动机制扩大法治保护“朋友圈”,用法治力量守护好承德的绿水青山,为开创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强市、魅力承德”新局面贡献更大力量。
发布者:承德网媒,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engdewangmei.com/5836.html